25天的歐洲築夢之旅結束了,現在人在台灣,就像剛睡醒一樣,想著過去這二十多天夢中的

故事。

 

先講明,以下文章跟政治無關。

 

我一直都是很保有地方主義的,我的地方主義指的是我們應該要懂得欣賞台灣這塊土地上的

事物,而非一直用西方人告訴我們的知識來解讀身邊的環境。從大學以來,我開始了解到我們

常常認為是對的事情真的不見得都對,而我們追求的東西也不真的那麼具有魅力。大概是因為

自己稍稍有點說英文的能力,我一直都很希望有天能在台灣認識外國人,然後帶領他們來體驗

台灣的美好;亦或在國外遇到然後向他們台灣人的生活。每次出國,做任何事情我都認為自己代

表著台灣的形象,所以盡可能按照當地的規矩行事,總是拿出最大的禮貌來對人處事。去年在

洛杉磯與日本人共處一室,雖然沒辦法一一將台灣的美告訴他們,可至少我也嘗試以台灣的家鄉

菜告訴他們台灣的味道,還帶著我室友初次認識"珍珠奶茶"。

 

二十天前我初踏上歐洲大陸,看見了與過去生活截然不同的時空。不像美國西部,歐洲的亞洲人

並沒有那麼密集且常見,往往一天在外看不見超過20個。在旅行的時候我也不斷思考一些比較

性的問題,像是台灣與荷蘭比較或是荷蘭與巴黎比較...等等,有時候沒辦法得到答案,但是思考的

過程還是持續的。

 

現在夢醒了,又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說著流利的中文,吃著可能五天後就膩的台菜,但是這是我

的家,是孕育我的環境。昨天晚上一時無聊打開水管搜尋跟台灣有關的事情,珍珠奶茶、夜市、

等等,透過那種國際性的平台看看外國人是怎麼看台灣的,食物也好,環境也罷,沒想到一發不可

收拾,就這樣到了四點多。雖然看到的大多集中在食物方面,不過還是對外國人大多很愛珍珠奶

茶這件事情覺得很高興,儘管它並不是太建康的飲品,可是我是台灣人,更是台中人,對於這個來

自台中的飲料能夠揚名世界,當然為它也為自己感到驕傲。

 

不過讓我有那股衝動想要打出我心中感想的其實是剛剛看到的一個影片,收錄了大概是台灣自己

拍攝,介紹台灣各類風土民情的精製短片。看的過程我習慣性的看看大家的回覆,不知怎麼的我

竟然鼻頭一陣酸,眼淚差點掉下來,那是感動來的。回覆的應該有各國的人,除了部分跟政治有關

的無謂口水戰外,I Love Taiwan大概是最常出現的回應,當然也有自己同胞說"我是台灣人,我

愛台灣"之類的。

 

台灣,雖然我在歐洲只停留了20多天,但仍能深深感覺到她是個特別且美好的國度。在台灣不可否認

大多數的人都不滿意自己家園的現況,這種不滿包括了各種層面。很多人更會希望將自己在國外所學

或是自己在台灣所認識的"國外"搬來使用,希望台灣能變得更好。我不能否定這些人的努力以及因為

這些努力而帶來的那些好的改變:台灣漸漸變得更開放自由,變得更能與世界接軌,變得更有環保意識..

等等。可是,自己到國外就會理解,我們時常希望效法的歐美國家真的跟台灣甚至亞洲是不同的世界,我

們到底能學出什麼東西來?我看到荷蘭保留的幾百年的運河屋,也看到巴黎那些早已斑駁老舊的街道建

築,這些是它們的過去,也是現在,更是未來;台灣從以前就是被殖民國家,即使沒有被殖民,還是被其他國

家像是美國的強大勢力給影響過。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因為國外思潮的進入而改變真正屬於我們的文化

景觀,現在更是用西方的觀點在解讀台灣現像,然而西方的世界又真的是那麼完美嗎?我認為那些先進國

家的美好完全在於他們懂得尊重並且一定程度堅持自己的文化,而那些文化一定都跟那些土地上的一草

一木有所關聯。相對的,在台灣有太多人沒辦法真正去了解造成現在各種文化與社會現象的原因,就開始

批評這裡醜那裏壞,一心只嚮往國外的生活。人工沙灘在台灣會成功嗎?巨大無遮陰的廣場會吸引許多人

台灣人在其中產生活動嗎?一大片的草皮會有台灣人躺在上面曬太陽嗎?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都非常明白

,因為不同的客觀環境必定會造就不同的現象。真的就像許多人所講,如果我們都不能打從心底欣賞台灣的

美,那我們又哪來的立場要求世界正眼看我們呢?

 

以下這個讓我感觸良多的影片,獻給所有台灣人,以及所有愛台灣的人。我愛台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Rc0q9xQEQ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8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